近日,河北省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一名热射病合并多器官衰竭的超高危患者,凭借多学科的紧密协作和医护团队的不懈努力,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 
患者为一名61岁女性,有着长达25年的精神分裂症病史,长期居家,自我防护能力欠缺。在今年夏季持续高温期间,家人发现她意识模糊,测量体温竟高达41℃,紧急送往我院。入院检查显示,患者肌红蛋白达到50000ug/L ,肌酸激酶接近48000ug/L ,超出正常值400倍以上;肾功能指标中,肌酐为457mmol/L;肝功能指标里,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819U/L、ALT(丙氨酸转氨酶)472U/L;血小板61×10⁹/L ,同时出现少尿、尿液呈酱油色等症状,种种迹象表明,患者已陷入热射病叠加横纹肌溶解的危重境地,生命危在旦夕。因该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肝脏代谢功能受损,再加上精神症状导致其无法配合治疗,常规降温手段难以奏效,大量肌红蛋白涌入血液,堵塞肾小管,造成少尿,肝脏解毒功能也濒临崩溃,肝肾功能衰竭一触即发,持续高温严重损伤脑细胞,患者意识障碍加重,极度烦躁,不仅不配合治疗,还阻碍了关键的血液净化进程,治疗期间肌红蛋白数值的反弹更是让救治陷入僵局。医护人员如实向家属告知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治疗难度以及可能不理想的预后,家属却坚定地表示:“我们信得过医院,就拜托你们全力救治,绝不转院”。这份信任,成为了医护团队全力以赴的强大动力。 面对严峻的病情,该院重症医学科迅速展开精准有效的救治行动。王玉静主任果断决策,启动血液灌流联合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净化方案。CRRT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卫士,24小时不间断地清除肌红蛋白和炎症因子,替代衰竭的肾脏功能;血液灌流则像一个精准的吸附器,专项吸附中大分子毒素,为肝脏减轻负担,并且针对肌红蛋白的分子特性对滤器参数进行了精准调整,成为治疗的关键技术亮点。 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医院多学科紧密协作,共同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精神科及时调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在控制患者躁动的同时,避免进一步加重肝毒性;北京名中医工作站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志旭教授到院会诊,制定的中医治疗方案效果显著;营养科精心定制肠内营养方案,助力患者肌肉损伤的修复;超声科医护人员随叫随到,通过快速超声引导进行股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该院重症医学科王玉静主任与申慧芬护士长带领团队坚守72小时,时刻关注患者的每一点细微变化。他们及时调整降温设备参数,每隔2--4小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血液净化治疗参数及抗凝剂量,每4小时就对患者神经系统反应进行评估。护士们在日志中记录着:她因躁动被约束双手,我们就轮流握住她的手,轻声与她交流;密切关注横纹肌溶解导致的酱油色尿液,每小时记录变化,终于在第3天看到了清澈的尿液。 经过20余天夜以继日的全力救治,患者终于迎来生命的曙光,病情逐渐好转,现在已能独立行走,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肌红蛋白从>50000ug/L降至正常范围,肝肾功能指标回归正常水平,意识完全清醒,也能够自主进食。目前,患者已顺利痊愈转出ICU,转至精神科继续接受精神分裂症的针对性治疗。 王玉静主任告诉记者:“热射病并非普通中暑,而是高温引发的全身炎症风暴。高温会直接破坏肌肉细胞膜,大量肌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液,‘淹没’肾脏,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0℃以上的高温会造成脑细胞快速死亡;炎症因子还会激活凝血系统,耗尽凝血物质,导致凝血灾难。特别是精神疾病患者、独居老人等自我防护能力较弱的群体,更要高度警惕热射病的侵袭。救治多器官衰竭患者,就像在钢丝上行走,血液净化是维系生命的绳索,而握紧这根绳索的,是整个医疗团队对每个0.1℃体温变化、每毫升尿量的密切关注与执着坚守”。申慧芬护士长也感慨地说:“约束带约束的是患者的行为,保障安全,而我们握住患者的手,传递的是温暖和信心,让她知道,医护人员始终在为她全力以赴”。 该院院长宋利宏说:此次超高危热射病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成功救治,是医院“中西医并重、多学科协同”先进诊疗理念的生动实践。一直以来,医院始终将患者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依托完善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区域内群众的生命健康筑牢了坚固防线。 
扫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