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网北京讯:工程建设边坡绿化植物配置的科学选择 |
时间:2025-06-11 10:29 来源:大山侃修复 作者:shanlly 访问次数:4336 |
在矿山、交通、水电、风电、市政等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的植被恢复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还影响着工程的稳定性与周边景观。合理选择植物配置是实现边坡植被恢复目标的关键。 (一)草本植物:在边坡植被恢复中应用广泛。其优点显著,种植方法简便,费用相对低廉,早期生长速度快,能在短期内有效防止初期的土壤侵蚀,还利于初期表土层的形成,为后续植被生长奠定基础。像在交通工程的公路边坡绿化中,常利用这一特性快速覆盖坡面。不过,部分草本植物也存在明显短板。根系较浅,抗拉强度小,在高陡边坡且持续雨季的情况下,固坡护坡效果欠佳,易出现草皮层和基层剥落现象。群落稳定性差,容易衰退,衰退后二次植被难度大。而且,开发利用痕迹明显,与自然景观协调性差,对改善周围环境的功能有限,生态系统恢复进程难以持续推进。此外,后期需要持续性的管理措施,维护和管理作业量大。 可用于护坡的草本植物多属禾本科和豆科。禾本科植物生长快、根量大,护坡效果好,但对肥料需求较多;豆科植物苗期生长慢,不过能固氮,耐瘠薄,管理粗放,且花色鲜艳,开花期景观效果好。根据对温度的适应性,草本植物分为暖季型和冷季型。冷季型草耐寒但耐热耐旱性差;暖季型草耐热耐旱,以地下茎或匍匐茎过冬,冬季景观效果不佳,但管理粗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依据各地区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草种,合理搭配使用。(二)灌木:作为护坡植物,早期生长缓慢,植被覆盖度低,在防止早期土壤侵蚀方面效果不明显。但通过与草本植物混播,可利用草本植物早期迅速覆盖地面防止土壤侵蚀,后期由灌木发挥长期护坡作用。灌木根系发达,扎根深,能增强土壤的稳定性,且寿命长、群落稳定性好,能有效减少坡面的水土流失。在矿山边坡植被恢复中,由于其恶劣的地质条件和长期的生态修复需求,灌木的优势得以凸显。在不同地区,可选用的护坡灌木种类不同。在实际种植时,灌木可采用扦插、杯苗或播种的方式。同时,为避免草本植物与灌木混播时出现问题,如灌木幼苗因光线不足、菌害、土壤氮含量过多或根部竞争而死亡,可限制草本植物的比例,并采用含氮量少的肥料控制草本植物生长。(三)藤本植物:主要应用于坚硬岩石边坡或土石混合边坡的垂直绿化,是一种特殊的边坡生态防护形式。其投资少、用地少,美化效果好,但完全覆盖坡面所需时间长。公路边坡垂直绿化可选用爬山虎、五叶地锦等藤本植物,它们适宜栽植在靠山一侧裸露岩石下不易坍方或滑坡的地段,以及坡度较缓的土石边坡。藤本植物主要通过扦插方式繁殖。在进行边坡植被恢复的植物配置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工程类型不同,对植物配置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交通边坡,既要考虑植物对边坡的防护作用,又要兼顾司乘人员的视野,避免栽植乔木影响视线,尤其害的考虑植物对边坡荷载的影响等;矿山边坡因长期受开采影响,土壤贫瘠、地质条件复杂,需要选择适应性强、耐瘠薄、抗污染的植物;水电、风电工程的边坡可能面临水流冲刷、风力较大等问题,应选择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的植物。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是植物配置的重要依据。气候方面,温度、降水、光照等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存活。在寒冷地区,优先选择耐寒的植物品种;在干旱地区,耐旱植物更为合适。土壤的酸碱度、肥力、质地等也决定了植物的适应性,例如,豆科植物适合在相对瘠薄的土壤中生长,而一些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的植物则不适宜。景观效果也是植物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季节开花、结果或变色的植物品种,可实现四季有景。将草本植物的快速覆盖与灌木的长期稳定、藤本植物的垂直绿化相结合,既能达到良好的护坡效果,又能营造美观的生态景观。在矿山、交通、水电、风电、市政等工程建设边坡植被恢复中,根据不同植物类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综合考虑工程类型、气候土壤条件和景观效果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配置,才能实现边坡生态修复和景观改善的双重目标。
扫码关注我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