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浙江的乡村运营,最核心特征就是“双增”,即村集体资产增值,村民收入增长,因此,如何联农带农?将是乡村运营重要的工作导向。 联农带农,就是运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农村的文化和风景,农民的土地和情感,农业的特色和品质,实现更好的经济收益,让乡村更有价值力和吸引力。在此,结合乡村运营实践,总结以下8种方法。 1、激活闲置空间 闲置空间主要有撤乡并村、撤村并居后荒废的供销社、办公楼、大礼堂、小学校,及其院落等,也有闲置的民房、庭院、农田、林地、水塘、老树(详见《老树,乡村的“势”》)等,当然也包括使用不充分的文化、古建和文物空间。 在乡村休闲、农文旅、乡村办公(详见《“乡村办公”是乡村产业兴旺的新探索》)的启发下,闲置空间的创意式改造、场景式搭建、业态式植入、租赁式利用是激活四要素。运营团队要有发现闲置空间价值的眼光,也要有能力找出变现的路径。 2、吸引青年返乡发展 青年对乡村的认知与其父辈完全不同,(详见《乡村,真的落后吗?》),乡村的美丽与松弛正是当下很多青年的向往,他们也期待逃离卷不动的城市,与之相向而行的是,乡村运营配合村集体通过领包入驻、运营人才吸纳等方式招引本村青年返乡发展,从事设计、直播、自媒体、文旅(详见《乡村文旅运营的动力在哪?》)、带货等工作,在浙江等地已经屡见不鲜。 另外包括退役军人也是不可忽视的青年群体,作用有力,意义深远。 3、农产品在地化转化 农民擅长农业生产,但是缺少专业销售能力,乡村运营在农产品的创意设计包装、品牌化营销、线上销售平台搭建、直播带货等方面要为联农带农做出努力。 此外,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也是需要重视的,另外通过运营推动文旅发展,实现农产品在地化销售也是节约成本,提高收入的好办法(详见《乡村运营推动农业附加值变现的10个方法》)。 4、乡村认养(租赁)的转化 乡村认养(租赁)经济正被很多人接受,运营团队可在稻田、菜地、房屋、畜禽等认养方面发力,需要做好认养资源的盘点造册,涉及到面积大小、方位朝向、产权状况、道路交通、周边环境等细节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乡村认养(租赁)经济一般比较适合大城市周边或都市圈内部的乡村,因为城市越大,竞争越烈,市民越向往乡村,这种认养经济的乡村产业(详见《乡村产业振兴,想清楚再出发》)属性值得期待。 5、非遗和民俗的市场性收入 非遗,乡村文化比较尴尬的存在,与时代同步成长的能力较弱,以至于各级非遗传承不易,年轻人不愿学习。 乡村运营需要在非遗和民俗的时代化再造和审美调整上,推动非遗和民俗的创新(详见《传统文化,现代表达》),在场景中装饰性展示,时尚且有动感的演绎,以及互动式参与体验,以此让非遗和民俗赢得市场消费的认可,传承人得到收入,造血能力的增强,从而延续下去。 6、强村公司吸纳村民就业 强村公司的壮大,吸纳村民就业,参与导游导购、保洁保安、洗衣做饭、种植养殖等工作,就业的实现推动村民技能和视野的提高,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还会产生投资持股,众筹资金的可喜现象,或者乡村创业,又能吸纳乡村富余人员和返乡人员的村内就业。 乡村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详见《市场化乡村运营团队是组织振兴的新内容》),于此找到得到最好的回应。 7、推动村民参与投资决策的分红 乡村里一部分资金资产拥有者,可以推动他们参与重大项目的投资入股,或者与外来进村资本合股,也可推动强村公司与他们合资发展,甚至参与村外项目或飞地经济的投资。 强村公司作为村民利益的市场化代理人,参与决策,所获增值收益,村民共享,运营团队需要在信息、法律、金融、机制设计等方面予以助力。 8、乡村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推动本村人在乡村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上发挥作用,品牌性的联农带农,乡村无形资产升值,全体村民是最终受益者。 这里要充分发挥青年整合,组织协调,外部对接,创新创意等作用。特别要做好“一老一小”群体的形象价值挖掘,营销传播上下功夫,因为他们是最柔软的乡村力量。 还有就是乡村自媒体的内容和出镜人,尽可能体现乡土风,比如孵化三农博主也是常用好办法,外来要素做好后台支持和技术支撑即可。 
扫码关注我们
|